人才培养方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师范类专业)

作者:admin 来源:文学院 日期:2020-6-1 20:12:19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学科门类:文学   专业代码:050101     设置时间:1978年

2.专业简介:

本专业始建于1958年,1978年获批本科学制,1986年招收本科生,2006年与省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4年招收留学生。现有专任教师46人,教授5人,占比11%。副教授23人,占比50%,博士10人,占比21.7%。“双师型”教师17人,外聘教师10人。有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省科研春苗人才1人,青年骨干教师国外交流2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2011年获批省级“十二五”特色专业,2016年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获批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2018年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B类)建设点,2019年获批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吉林省东南部基础教育语文教师的重要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吉林省东南部,面向全省,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职业道德、质朴的教育情怀,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文学素养、较强的语文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自我发展意识,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

本专业师范生毕业5年左右的职业发展预期目标是: 

1.政治思想坚定,职业道德高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服务基础教育的情怀,潜心执教、勤勉进取的职业态度,兢兢业业、质朴务实的工作作风。

2.能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与学生语文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聚焦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3.能对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深入的反思,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创新,具有一定的语文教学研究能力;能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起到骨干与引领作用。

4.能在语文教学和相关实践活动中,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实现综合育人;班级管理能力强,能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能对学生进行多元综合评价,指导学生发展。

5.能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 学习借鉴国内外基础教育和语言教育的新理论、新经验,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发展成为区域基础教育的优秀语文教师。


三、毕业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形成过程,增进对其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树立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以德立身,立德树人的决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学识扎实、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优秀教师。

指标点1.1【政治思想】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形成过程,增进对其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树立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标点1.2【职业道德】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以德立身,立德树人的决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立志成为学识扎实、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优秀教师。

2.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事业,认同语文教育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潜心执教、服务基础教育的情怀;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理解与尊重学生,对学生富有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对工作树立兢兢业业、勤奋进取的态度,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指标点2.1【专业认同】 热爱教育事业,认同语文教育的意义和专业性;理解基础教育工作的价值,具有投身基础教育,潜心执教的意愿与情怀。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指标点2.2【为人师表】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理解与尊重学生,对学生富有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对工作树立兢兢业业、勤奋进取的态度,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较强的文本解读与作品赏析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理解汉语言文学与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树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指标点3.1【语言文字】扎实掌握汉语文字、词汇、语音、语法等汉语言文字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汉语言文字特点,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基本运用规律,具有分析、辨别汉语言现象的基本能力,具有正确的语言观,树立规范使用语言和文字意识。 

指标点3.2【文学理论】系统扎实掌握中外文学和文艺理论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和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具有较强的文本解读与作品赏析能力。 
    指标点3.3【表达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能够撰写规范的毕业论文。

指标点3.4【相关学科】理解汉语言文学与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树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理解汉语言文学与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关系。

指标点3.5【学习科学】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特点,初步掌握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分析学生学习问题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4.教学能力

树立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汉字书写规范美观,口语表达简洁流畅,扎实掌握教学基本技能;能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进行主要课型的教案与学案设计;在教育实习的教学实践中,能依据学案指导学生的学习,依据教案组织开展课程教学与评价,教学实施顺畅,基本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具有应用信息技术支持与优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在教研活动中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指标点4.1【教学理念】 树立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指标点4.2【设计实践】 能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进行主要课型的教案与学案设计;在教育实习的教学实践中,能依据学案指导学生的学习,依据教案组织开展课程教学与评价,教学实施顺畅,基本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指标点4.3【教学研究】能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在教研活动中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指标点4.4【教学技能】汉字书写规范美观,口语表达简洁流畅,扎实掌握教学基本技能;能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与优化课程教学。

(三)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生心理与行为特征,掌握中学德育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班级管理常规,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备班级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教育实习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班团队活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指标点5.1【德育理论】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生心理与行为特征,掌握中学德育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班级管理常规,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具备班级管理的基本能力。

指标点5.2【班级管理】 掌握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教育实习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班团队活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

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特点;理解语文学科的德育与美育价值,掌握语文学科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的基本育人方法,在教育实习的教学实践中,能结合语文教学进行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基本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指标点6.1【育人意识】 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特点。

指标点6.2【育人活动】理解语文学科的德育与美育价值,掌握语文学科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的基本育人方法,在教育实习的教学实践中,能结合语文教学进行育人。

指标点6.3【教育引导】了解学校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基本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方法,能够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自身素质与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解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改进教学的价值,形成反思意识和习惯,学会运用批判思维和反思方法对教育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反思。

指标点7.1【职业规划】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方法,能够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自身素质与能力发展状况,进行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指标点7.2【反思创新】 理解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改进教学的价值,形成反思意识和习惯,学会运用批判思维和反思方法对教育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反思。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与作用,具有助人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了解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团队协作的策略与方法,具有合作学习与团队协作的经历和体验;了解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沟通交流的主要特点,掌握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指标点8.1【团队协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与作用,具有助人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了解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团队协作的策略与方法,具有合作学习与团队协作的经历和体验。

指标点8.2【沟通交流】 了解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沟通交流的主要特点,掌握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四、核心课程

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班主任工作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

 

六、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毕业学分为16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46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平台85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平台24学分,实践与创新创业课程平台10学分。

凡达到上述毕业学分要求并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通化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授予文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