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958年,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建立,历经几次变迁,于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伴随学校的发展壮大,教育科学学院也同通化师范学院一起走过了艰辛的发展历程。教育科学学院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专题教学、初创发展和发展壮大三个历史时期。

一、专题教学时期

通化师范学院在1978年建立本科院校时,负责全校共同课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在教务科,没有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承担全校共同课教育学、心理学的少量专题教学任务,没有专业和学生,教师人数不多(1978年仅有张春义等两位教师)。

为了适应教学任务的需要,先后调入了唐光德、杜仲伦、郑振超、关达、孙洪芳、宫钦国、刘仁凯。至1983年底,教师已达到8名。 

1983年2月至1984年1月,学院派张春义援藏1年,在西藏师范学院(现西藏大学)任教。

二、初创发展时期

教育科学学院的初创发展时期所经历的时间是1980年至2005年,此期分初建和调整两个时期。

(一)初建时期

1980年,通化师范学院组建了“教育教研室”,这是校史记载的教育科学学院前身的最早的组织机构名称。教育教研室创建之初,教师队伍4人(张春义、唐光德、杜仲伦、关达)。关达任教育教研室第一任主任,唐光德任副主任(1982年)。

(二)调整时期

1985年,学校把校内的几门共同课组合在一个部门,组建了共同课教研部,下设教育心理学教研室、语文基本功训练教研室和马列教研室。共同课教研部承担学校所有学科共同课的教学任务,其中教育心理教研室负责全校共同课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任务。从1985至1993年间,共同课教研部也进行了两次更名。1988年,共同课教研部更名为基础部;1992年基础部又更名为师范教育基础部,下设教育心理教研室、语文基本功训练教研室、马列教研室和艺术教研室。从1985年到1993年,教育心理教研室一直隶属共同课,教师队伍总量在10人左右。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不断受到重视,我校教师教育共同课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班主任》和《心理实验》两门课程,师资队伍随之壮大。为了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993年,师范教育基础部解体,教育心理教研室独立出来,教育心理教研室从其他共同课中分化出来,又成为校直属教研室1998年10月,撤销教育心理教研室,成立教育科学教研部,自此,成为独立的处级单位。 

三、壮大发展时期

教育科学学院的壮大发展时期也有两个明显的标志。

(一)专业的建立

教育科学学院壮大发展时期的明显标志是专业的建立。2002年,教育科学学院(当时名称为教育科学教研部)成立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招收专科学生。2004年应用心理学大专停止招生,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2005年12月,教育科学教研部更名为教育科学系。2005年教育科学系成立时,教师队伍达到了1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人,中级职称教师5人,助教3人。2006年,教育科学学院(当时名称为教育科学系)经过吉林省专家组审核通过,增设了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2011年停止招生)。2011年,教育科学学院又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至2011年,拥有心理学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教育科学学院迎来了其发展历史上的壮大时期。

(二)教育科学学院的成立

2012年7月,教育科学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在学校整体改革和组织机构调整下,教育科学学院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至此,教育科学学院教师队伍达到3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1人,中级职称、助教20人。

教育科学学院成立后,专业获得了发展。在2016年3月10日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教育科学学院新增设了教育学本科专业,2016年教育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16年教育科学学院又增设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2018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18年,教育学被学校确定为申硕重点建设学科。

2018年6月,教育科学学院教师队伍发展到33人,在校本科生800多人。

 

  • 官方公众号


地址: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育才路950号    邮编:134002    联系电话:0435-3202519    Copyright © 2020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